電線電纜在日常運行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,而一旦發生故障,很難排除其發生故障的位置。所以,在電力電纜運行中,需要加強檢修工作,滿足運行技術要求,借助專業檢測儀器,及時排除故障,保證電力電纜線路的安全穩定運行。
電氣電纜操作技術要求。
1.1工作電壓控制。
一般來說,電纜的工作電壓必須控制在額定電壓的1.5倍以內。舉例來說,在6kV系統中,單點接地短路情況發生時,出現故障的線路保持運行狀態,此時電壓將急劇上升至1~2倍。一般情況下,電線和控制電等的額定電壓標準為:300/300V、300/500V、450/750V,同時電力電纜的線路運行時間需要有所控制,一般控制在2小時以內,避免發生擊穿絕緣體的現象。電力網需要接入備用電纜和不常用電纜,從而增加了其干燥度,防止電纜受潮而影響正常使用。
1.2保持恒溫。
能保證電力電纜正常工作的重要原因是使溫度在一定范圍內。芯線溫度必須控制在電纜允許的范圍內。雖然測溫難度較大,但仍可以通過測量皮溫的方式來測量線芯溫度。電纜外皮溫度與線芯溫度之差一般在17℃左右,根據差異可有效判斷線芯溫度。隨著溫度的升高,電纜的絕緣性能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,絕緣體容易發生老化現象,從而影響電纜的正常工作。因此,電力電纜在使用過程中,要嚴格控制溫度,以免電力電纜在工作時溫度突然升高,造成電力系統的損壞。檢修電力電纜時,發現電纜溫度超過允許溫度范圍時,應及時限流,并采取限流的方式,使電力電纜溫度降至正常溫度范圍內[1]。
1.3負載符合規定范圍。
導線本身具有一定的電阻,當電流通過電線的過程中,需要克服電阻,從而消耗一部分電能,然后轉換成熱能,此時電線就會出現發熱現象。一般來說,橡膠絕緣線允許的工作溫度在65攝氏度左右,而塑料絕緣橡膠的允許工作溫度是70攝氏度。絕熱容量:(Kg/Km)=*0.7854*G*C*K2,其中:D=絕緣外徑,d=導外徑,G=絕緣比重,K2=芯線絞入率,C=絕緣芯線根數。所以,電力電纜必須在規定的負荷范圍內工作。如果負載值超過規定值,發熱量太大,此時電纜會嚴重發熱,不影響電纜的正常工作,但若在長時間的負載電流下,極易發生火災。為了使電力電纜能正常工作,需要檢修接線情況,對接線頭的接線、嚴格檢查、核對,確保其負荷能符合運行標準。
一般情況下,電纜線阻抗具有較大的兼容分量。若全線敷設電纜發生跳閘,需暫停送電。這其中,性故障是電纜線路中常見的故障,因此送電時,會使事故范圍擴大,導致事故損失增加。而且,當空載電纜發生斷電現象時,也不宜立即送電,會由于電壓過高而導致線路絕緣薄弱環節被擊穿,從而發生事故。